以70公分高度的視線跟著孩子探索世界
哈森伯格幼兒園位於慕尼黑北郊的Hasenbergl區,2003年由Peter Ottmann建築事務所規劃幼兒園兒童遊憩與內外開放空間學習場所,藉由設計師(藝術家)Häussler, Iris協助園方和建築師,辦理藝術啟發課程,尋找生活中常見的物件,如何讓孩童學習藉由形體的翻製,重新認識生活物件的基本形式美學。想像一下,從進入建築物門口開始,如何沿著地板、牆壁和轉角口,以清水混凝土澆灌而成的「生活物件負空間」,如何透過小孩的視線引領成人「重新探索」生活中所不認識的「新世界」。
![]() |
![]() |
藝術家辦理小型的工作坊,由孩童們協助蒐集來自生活中的貼身小物,例如牙膏、牙刷、漱口杯、玻璃彈珠等物件,在參與板塊製作的過程,以水泥灌模的方式教導孩童翻製的技巧,孩子們藉由觸覺及視覺的統合紋理、材質完全不同的形式,觀察物質純化後的形體,探索原本凸型的正立體物件轉化成下凹的負空間,捨棄原屬物件的質感或色彩,讓所有的理解與判斷停留在物件的基本形體上,用最直接的方式感受本質與存在關係,並且與同樣功能的其他翻製物比較彼此的造型差異和線條美學。校園美學的親近不再停留於美術品的推介,而是幻化存留於生活中的「美」,如何讓幼兒園未來的小小公民體認與探索成為「生活美學」。學校教師與藝術家嘗試化身「美學獵人」,分析3至6歲的幼童行為的習慣和在園區中的幼兒學習目的,將美感設置物「藏匿」於身體碰觸的各個角落,以孩童身體視覺的70公分高度,重新探索這個連大人們都將忘卻的奇妙世界,一個改變觀看的習慣視線,可以改變思考未來的世界。在德國的幼兒教育中,行為觀察得以在遊戲中實踐,孩子們如何通過遊戲來學習常規、表達自己和團體生活成為最重要的事。
![]() |
![]() |
在這裡,學習的場域跟著孩子行為的腳步走,設置在孩子行為所在的地方(牆角、桌腳),像小生物學家或偵探一樣,循著牆邊的現代“固化”痕跡自由想像,幼童通過環境設計接觸物質、觀察事物、創意生活,催化學童對周圍環境的想像和主動自我探索能力。從玻璃珠中的小宇宙蔓延到勇敢地開啟各種可能的明天,成為未來深具美感的創意公民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