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校簡介
嘉義縣立大埔國民中小學位於阿里山系下曾文水庫集水區旁,里山學校的區域劣勢與交通不易,亦造成學生生源與資源的困境。本案提出欲改造的地點位於校園中心的老舊校長宿舍,因年久失修且地處山地邊坡,不但地層滑動階梯裂損,已嚴重影響師生環境運用和安全,更致使校園美學嚴重招致威脅。原先流行的藍晒圖彩繪牆斑駁掉漆的陳舊景象,及宿舍周邊雜草叢生的環境,與校園環境教育宗旨相違悖。
![]() |
![]() |
改造契機
經過本計畫輔導委員現勘後,建議學校透過校園環境缺失盤點,將震後鬆動崩裂的危險看臺,再利用拆除舊圍柵的C型鋼條改造為安全護欄,設置斷層地質的說明看板,將危險校園空間轉化成師生探討地層變動的校園實境教育場。改善坡坎看臺連接舊宿舍阻隔的狹隘空間及排水系統,拆除宿舍圍牆創建一座直上宿舍二樓露臺的路徑,學生們運用這個改善的場所學習著環境照護的演練所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規劃設計
特別修繕宿舍的二樓露臺,敲除二樓影響視野的女兒牆,改為通透的安全玻璃欄杆,欄杆內側安置木質紋的檯面,適合學生雙手跨於板上,與玻璃欄杆形成一道安全隔離,並將原屋頂天花板鋼架下加設以再生木材改善原本幽暗的環境,以擴散光源照射於露臺空間,拆除生態池機房的原木格柵之後,設計師將校園廢棄木料的再次利用,以30度斜角錯置組裝為通風且具律動感的木屏風,成為學生展演活動時的最佳舞臺背板。當孩子們坐在玻璃圍牆前嘗試紀錄阿里山脈的樣貌,師生討論山的構成與色彩,學生手拉手伸展肢體與山同感層峰相連之勢,在空曠的空間中,營造通透且安適的美感環境,提供師生共同觀察校園環境的學習平臺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從二樓露臺觀看下方通往國中部的綠地,原本有根深葉茂的小樹林與生態回收池,然因多年前的枯水期導致樹木枯萎、樹根盤據地面,以及廢棄無用的回收池上雜草恣意生長,雜亂的環境令師生難以行走其中。學校清除草坪上的重重障礙,並將廢棄生態池的石塊,移置樹下及草坪周邊成為休憩座椅,還原充滿陽光與綠意的寬廣草地,是小朋友喜歡奔跑、嬉戲、唱歌、舞蹈的綠美地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結語
改造後的二樓露臺成為環視全校園的觀察站,寬闊與通透性,使露臺空間轉化為教學與休憩的綜合場域,鏈結校舍側邊草坪重整,讓孩子可以重新徜徉於綠地上,使美感基地從單一建築拓展至整個山坡平臺,成為全校綜合使用率最高的創意基地,並開創校園環境的第二教育場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