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Enter到主內容區

Case Studies

蒲公英裝飾圖

國際案例

01
02
03
04
05
:::

慕尼黑市立職業學校 Städt. Berufliches Schulzentrum

德國 / 慕尼黑

地址 | Riesstraße 32-40 München

 

提供青少年自我與人際關係的探索,非典型的立體籃球場

 

慕尼黑市立職業學校位於原址1972年奧林匹克新聞媒體中心用地。2004年獲得慕尼黑市議會批准,歷經三年建設並花費1.2億歐元建造設備新穎的校舍。該校共由五種專業領域所組成,包含稅務行政、信息科技、辦公通信及工業、商業零售、媒體專業等。

 

五種專業學區擁有四樓層建築物,方正工整的排列卻充滿年輕的色彩,建築牆面依照陽光起落角巧妙迎向受光區,大片落窗隱藏在順光的陰暗面,讓光線間接進入不同的教室中。迎向操場的牆面依建築授課領域的文字大寫,以黃白輕盈的色系圖繪,表達著職業學校的專業理性和年輕活潑的青少年熱情。而與旁邊對應室內體育場之間,設置一座沒有一處是「絕對」平面的籃球場;立體起伏的地板,變形出現在「原本應該」現實空間裡,這裡是一座不能打籃球的籃球場!所提供的參與,是如何在波浪起伏的丘狀地形中,選擇與「自我」或「他者」的交流對話?一切的人際關係探索,正如液態的物質般在地面上緩慢移動著。 

 

突破以往校園環境規劃的方框,打破正常籃球場該有的樣貌與功能,慕尼黑市立職業學校重新定義場所的意義與目的-這是一座不能打球的籃球場,而是一座提供青少年自我與人際關係的非典型立體場域,學生課後自己選擇平緩或環繞的丘型,以坐、臥、聚、散的個人或群體形式,享有私密的片刻與調和群體生活人際關係的開放空間,學生得以用不同的視角和方向看待世界,思考和討論各種議題。在清晨,這是一座孩童奔跑的樂園,黃昏放學成為青少年謀求相互羈絆的場域,而夜間,又幻化成光與影的詩意地景。透過校園環境場域的「美學」設計,校園美感成為教育性格的培育所,更是累積建置人生「哲思」談美的「教育場」。

 

:::教育部LOGO美感教育中心LOGO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專案辦公室©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