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Enter到主內容區

Case Studies

蒲公英裝飾圖

國內案例

1
2
3
4
5
6
7
8
9
:::

屏東縣泰武鄉泰武國民小學

中華民國 | 屏東縣泰武鄉 | 屏東縣泰武鄉泰武國民小學
地址 | 泰武村5鄰阿夫魯岸路1號
設計團隊 | 佇這生活有限公司
教育部補助款 | 1,700,000
自籌款 | 188,888
教育部補助比率 | 90%

打造微型太武山

-舊泰武社區的記憶繼承

 

      2009年八八風災的影響,迫使泰武國小遷校至太武山腳下,與漢人文化一同學習,長期生活於漢人村落之內,校方擔心失根的危機,因此,境內充滿排灣族文化藝術氛圍,區隔與漢文化的差別,近年來更以一支古謠傳唱再度聞名國際。

 

      連續2年的校園美感改造計畫,包含 105的古謠步道 、106的點線面森林之路,第三年的提案預計返回教室方向,圈成環狀連結,打造完整的太武山精神。鎖定司令台後方的土方,此為過去教室工程遺留下的土堆,預計打造微型太武山,發揚昔日舊泰武的社區精神, 輔導團隊於是登上太武山泰武村舊址,探究山上的有機物質。

 

迎娶高山被遺忘的巨石

      校長、家長會長、設計師、規劃團隊一同到太武山,在舊泰武社區入口處發現美麗巨石,過去這裡曾經是村民工作、茶餘飯後聊天的地方,八八風災後遷村,逐漸被人淡忘,青苔累積的厚度反映被遺忘的深度。校方決定將巨石運回學校,放在土方上,將昔日村民聊天對坐的足跡,轉移到現在的校園,還原村口歡樂聊天的景象,供師生瞻仰回顧,作為社區居民遙想回味的媒介。

 

      為表現對巨石的尊敬,隆重地遵循原住民迎娶儀式,出動吊車上山搬運,並帶著學生共同參與。先用米酒向山上的守護精靈祝禱,在師生獻唱、共同合影之後才移動巨石。除了巨石,同時迎回代表原住民生命力的九芎,將逐漸被遺忘的高山樹種與石頭,一起迎回山下的泰武部落。

 

太武山的動物樂園 

      校方邀請學生共同參與土方聖山計畫,首先整地、撿石頭,針對石礫進行分類,作為步道鑲嵌材料。扮演土方整地計畫的第一代學生,無形中將勞動精神傳遞下去,親自參與建校如同經歷雙親當時讀小學的景象。

 

      除了迎回樹種跟石頭等有機物質,對於太武山林孕育的多樣稀有動物,也重現在微型聖山,學生翻模動物足跡,鑲嵌在主要與周邊道路上,拼湊太武山上熱鬧的動物樂園景象。

 

校園尋根計畫最高潮 

      一條回家的路 ,透過古謠步道,穿過複層的點線面森林之路,登上擬造的微型太武山,於象徵村口意象的巨石乘坐,便能回看太武山與遙望部落,形成文化、環境、整個教育的循環。村民不一定要回到山上找回憶,在校園的微型聖山休憩,彷彿就像回到村口景象。此案為歷史校園美感計畫中,少見地提案「棲地迎石」取得再造媒介,為泰武國小尋根計畫下完美的句點。

 

2018 教育部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微電影-泰武國小-步道上的美力故事

:::教育部LOGO美感教育中心LOGO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專案辦公室©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