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Enter到主內容區

Case Studies

蒲公英裝飾圖

國內案例

1
2
3
4
5
6
7
8
:::

高雄市美濃區美濃國民小學

中華民國 | 高雄市美濃區 | 高雄市美濃區美濃國民小學
地址 | 永安路190號
設計團隊 | 華生好室工作室設計師
教育部補助款 | 1,600,000
自籌款 | 282,352
教育部補助比率 | 85%

坐看雲起時

-校園一隅的美濃窺探

 

百年歷史的山城小學

      背倚月光山、雙峰山,前臨美濃溪,近一百二十年歷史的美濃國小,訴說著美濃豐富生態與客家文化。屬於高雄市美濃區第一間小學,校園保有歷史悠久的上漆動物雕塑,近年來引進共融與創意遊具,是間新舊風貌交疊的校園,推動客家文化不遺餘力,校園近年來更重視當地食農文化與環保教育。

 

      校園圍牆外有水利部門引入美濃溪的水圳裝置,線條簡練、中性,圍牆內則佈滿舊時的塗鴉,日曬雨淋逐漸斑駁脫落。鑒於塗鴉元素與當地文化較少關聯,加上開放式校園的理念推動,校方希望打造親和力、活潑的遊戲設施,以及兼顧校園安全與客家文化的永續環境。改造計畫提案原本是朝修復污牆、建立遊樂設施,但考量目前設施已經兩、三座,且單純的遊樂設施無法突顯校園文化美學,遂朝與水圳相關的意象出發。

 

 

校園內的客家文化符號

      運用殷商以來河洛地區客家原鄉對宇宙的觀點「河圖洛書」,展現家園被河水圍繞、五行平衡的狀態。從學校與社區的共存,延伸至遠山,找出人與大樹、社區、遠山的自然軸線,奠定生態平衡。改造計劃分為2個區域,首先還原塗鴉圍牆原本的水泥質感,以「河圖洛書」為元素,運用漢朝磚雕剪紙藝術,以鋼板材質砌成大型作品,釘掛在牆面作為裝置藝術,不僅延續了客家文化符號,進一步教導學生學習河圖洛書對自然的尊重,進而愛護自然。拆除部分老舊圍牆後,改以通透性高的欄杆代替,漆上猶如水草萌芽的青芽綠,無形中將水域跟圍牆打開,使校園視野更為開放,將圍牆外的水域美學引進校園,一窺小溪涓流的城鎮文化。

 

時光倒流進入魔術方塊

      「你在哪裡,我在下面,你穿過來就看到我了」,九宮格的河圖洛書遊樂設施,改變小孩對遊樂場的印象。採用洛書九宮概念建造遊樂設施,以磚、木材等九種不同的材料鑲嵌其中、裝飾九宮格面。在微小空間裡,學生恣意地透過身體體驗六面體空間概念,穿梭其中、沉浸木頭香氣,透過設施的窺口回看自己家鄉的美麗,有了嗅覺、觸覺的刺激,進入遊戲場便是一場大自然的學習之旅。將過去罐頭式遊樂器材改為富有文化意涵的共享遊樂設施,不僅反映客家尊重五行平衡,更融合宇宙四方概念,展現人與生態的共存智慧。

 

窺探美濃詩意的劇場

      河域對面的馬路旁,有間閒置許久的農舍,原本是兒童彩繪,重新賦予文化色彩,以代表客家文化的紫與黃著色,紫色代表美濃水生植物-福菜花成熟時的顏色,表現人應尊重自然、愛護生態,黃色則是代表黃澄澄的稻穗顏色,學習稻穗的下垂如同對大地的謙卑。農舍上的擋雨板鏤刻美濃詩人的詩詞,巧妙地使用倒字,陽光灑落時穿過鏤刻映在牆上,變成正字得以閱讀,形成一個只有天氣好才能看到的難得景象。

推倒圍牆,遠方高山、炊煙裊裊聚落映入校園,形成一副寧靜悠閒的畫面,坐在這頭,真希望美好時光就此凝結。在圍牆中間刻意開了一窺口,打造猶如劇場般的視覺焦點,坐在板凳上得以飽覽遠邊的雙峰山,窺探美濃的日常景緻。樹林近景、雙峰遠景,與農舍構成視覺軸線,營造一個富有比例、層次的美學動線。窺口兩側的水泥牆則是仿九宮星河,融入河圖洛書神秘數字方陣概念,陽光洩溢下來猶如星光流動。

 

尋找專屬的文化色彩

      校園美感改造計畫,旨在展現美濃國小獨有的文化色彩,透過重新種植水圳植物美學,帶出美濃的河洛文化與特有的文化色彩,應用在遊樂設施與景點之中。原本只是水利署的水圳,透過植物、河洛文化、美濃地景,與校園美學有了關聯,從此師生有了窺看校園美感的新工具。

 

:::教育部LOGO美感教育中心LOGO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專案辦公室©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