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Enter到主內容區

Case Studies

蒲公英裝飾圖

國內案例

1
2
3
4
5
6
7
8
9
10
:::

嘉義縣布袋鎮布袋國民中學

中華民國 | 嘉義縣布袋鎮 | 嘉義縣布袋鎮布袋國民中學
地址 | 光復里六棟寮40號
設計團隊 | 大耘設計有限公司
教育部補助款 | 1,700,000
自籌款 | 188,888
教育部補助比率 | 90%

夕陽、濕地、候鳥下的青春日記

-觀日平台與濕地閱讀長廊

 

水中央學校

位於嘉義縣布袋鎮的布袋國中,處西南濱海地區,坐落布袋濕地中間,校風淳樸,是全台少數四方皆臨水的學校,有水中央之稱。濕地以漁蝦養殖為主,尤其是虱目魚及牡蠣最負盛名,學生的父母大多也從事養殖業相關,校園遼闊、濕地視野與絢麗的彩霞是校園獨一無二的美感資產。校園雖每天可見落日餘暉景觀,但沒有可以坐下休憩、好好觀賞的平台。面相餘暉的大樓,其走廊常被當成倉庫推放雜物、廠商贈品、盆栽等不具校園特徵的家具,久而久之讓師生對於夕陽美景感覺熟悉又那麼地平淡。

 

原本提案計畫移除操場旁閒置的草地舊建築,作為遊樂場,但輔導團隊認為計畫與校園水意象並沒有直接的關連,少子化的現象使大公園也沒有人會去玩,輔導團隊修正建議以師生日常可接觸的空間美學為主。

 

休憩造夢的景觀台

教室行政大樓的三樓空間,同時是校長室、會議室、圖書館集體性的公共空間,師生頻繁穿梭的場域,東西向、挑高的長廊特性,是觀賞夕陽西沉、飽覽魚塭溼地的最佳高度。

 

首先將不具校園特色的家具移除,在長廊西側以玻璃屏幕搭建景觀平台,營造一座可觀看魚塭的美學空間,學生下課後在此休憩聊天。走廊的牆面則邀請在地的大學生進行彩繪,以夢想雲端為主題,繪製樓梯爬上雲端,代表接近夢想。學生椅靠富有夢境的牆面邊,觀察遼闊的魚塭風貌,迎面而來的是酒紅色的夕陽映照,還可以觀察鳥類庇護,覓食及生育時的棲地,加深對自己家鄉文化的印象。除了夢想雲端之外,大牆面彩繪則仿錯覺藝術大師Esher的候鳥過境一圖,將背景改為布袋濕地與候鳥紛飛景象,展現布袋濕地的豐富生態與壯麗景觀。

 

濕地文化走廊

即使短短的10分鐘,融合書香與溼地文化的走廊,暫時舒緩了學生的讀書壓力。學生回收自家的牡蠣殼 變成各種環境營造布置素材,鑲成水鳥圖像,或者作為座椅的鑲嵌材料,豐富走廊的濕地主題。圓形座椅閱讀區,提供學生精神糧食,信手拈來的書籍,短暫地將課業拋諸腦後。教室走廊外,以各不同顏色的木片裝飾牆壁、長椅,運用木材美學打造溫潤舒適的上課環境。

 

青春日記的家鄉記憶

廊道的美感營造,解決隨意置放的花盆亂象,透過窺口看魚塭變化,反思家鄉的美,唯有校園內才能望見布袋濕地美學,不僅運用了地景文化作為素材,學生更扮演環保文化小尖兵,共同拼湊文化校園美感記憶。

:::教育部LOGO美感教育中心LOGO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專案辦公室©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