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Enter到主內容區

Case Studies

蒲公英裝飾圖

國內案例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:::

屏東縣泰武鄉泰武國民小學

中華民國 | 屏東縣泰武鄉 | 泰武國民小學
地址 | 泰武村阿夫魯岸路1號
設計團隊 | 祥門建築事務所
藝術家 | 百步藝術工作室
教育部補助款 | 796,000
自籌款 | 88,800
教育部補助比率 | 89.96%

一條步道翻轉上課形式-激起不同形式的古謠傳唱

環繞大武山的美妙歌謠

      屏東縣泰武鄉泰武國小,是間排灣族原住民學校,以一支優美古謠隊而聞名於國際。原先校址在大武山腰舊泰武,民國57年與佳興分校合併改為泰武國民小學至今,2009年莫拉克颱風造成校園嚴重受損,遂於2011年隨原鄉牽至大武山腳下建立新校址,與萬巒鄉平地部落共處,師生學生人數近150位。

 

      被漢文化包圍的新址校園,充滿太陽、陶壺、百步蛇、獵人故事等圖騰牆面,鮮明地表達原住民與平地部落的文化區別,然而過多的視覺裝飾,與外界更顯疏離感,加上不同背景的校生來源,因此除了學習傳統文化以外,快樂、融合的學習氣氛更為重要。除了優美的歌謠,大武山的四季風貌也是泰武國小的重要資產,即使遷村了,部落學生與原鄉的臍帶並未斷離,每年的畢業季,泰武國小老師會帶領高年級生登上北大武山,接受文化洗禮,登頂後男生跳勇士舞,女生遙唱古謠,象徵部落文化的尋根之旅。

 

一條曲折有故事的水泥道路

      校園美感改造計畫的原始動機,原是為了解決泰武國小幼兒園送餐的不便。由於幼兒園與廚房隔著一個大操場遙遙相對,廚工每天需要越過操場送三餐到幼兒園,遇到雨天則要繞道走校門外的馬路,漫長的路程讓學校發起建造一條校內步道的想法。然而,單方面因為送餐需求而興建步道,與校園美感改造宗旨有所落差,在輔導團隊的涉入下,建議強化步道與文化教育的關聯性,於是一條有故事的步道遂展開了。濃厚的文化校園裡,一條機能需求的步道,如何與全校師生有所連結,輔導團隊將步道視為部落教育的伸展台,開啟環境美學的對話,跳脫小孩熟悉的獵人歷史故事,輔導團隊賦予步道環境文化思維,從全校師生的角度出發,將步道與日常課程扣上緊密關連性。

      

      步道以木紋石板與抿石子間隔打造,考量排水機制,非扮演阻絕水脈的堤壩角色,在低窪地段以飄空方式架高,讓雨水順勢往下流,在不破壞原本生態前提下,先種植錢幣草拓根、給予昆蟲遮陰跨過回家的路,進一步種植從古道帶回的蕨類種子羊齒,羊齒不僅是頭飾文化的重要象徵,更是登山時避免觸犯祖靈的保護草,在校園步道種植,將來摘取作為登山的護身符,飲水思源的概念使種植的動機更富有神聖意涵,從校園生物的照護,開啟學生對部落植物文化的認識與尊重。

      

      一反筆直的道路,在中段設計蜿蜒轉折,刻意營造讓學生駐足停留的氛圍,空地處環狀擺設石頭,方便學生聚集、討論與歌唱,更邀請藝術家與教師及孩子一同設計、製作有趣的Bamboo打擊樂器以及水管樂器,結合自然與科技領域,帶領孩子從實作中學習聲音的傳播原理、體驗生活的音律之美,透過木鎚敲擊竹管,敲打出排灣族古謠曲調,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讓孩子領略排灣族的音樂文化。這些草地上的大型樂器,交織座落猶如一個表演小舞台,將歌謠改以器樂合奏形式呈現,面對大武山唱歌演奏,就像對山上的族人發射思念的情波。以前古謠唱給神與愛人聽,具有情歌意涵,在校園裡轉換為代表老師對學生的關愛,共同營造快樂有愛的學習環境。

 

這堂課我們到教室外

      步道如同像葡萄藤一般,對學校各個學習角落不斷輸送文化養分,一條道路,更串起美術課、體育課、音樂課的接力上課,將步道成了活教材。透過步道,語文課設計10關的族語關卡,隨著終點的抵達,從這頭走到那端,代表學生對族語的更深一層的認知;體育課方面,外籍足球老師突發奇想藉由高低落差連練習踢球肌耐力;音樂課就到步道空地演奏手作樂器,進行歌謠吟唱;天氣晴朗時,美術課改到戶外寫生,讓學生畫下心中最美的大武山,透過古謠步道素材,師生更偕同藝術家創作屬於排灣族的繪本捕魚線。上課地點不再限於教室,改到戶外擁抱大武山,山上的族人向山下望見小孩快樂舞動學習,無形中串起遙遠山上部落與平地部落的情感交流,美感教育回到學生思考自己的文化環境、提高趣味性將美麗的文化資產內化心中,即使是地上的一片落葉,都能帶動師生一起想像校園的可能性。

 

步道扮演真正的部道

      小小一段步道,深刻紀錄泰武國小的文化脈絡,包括步道植物栽種、族語闖關、古謠吟唱,每段主題猶如部落古道的縮影,在莫拉克颱風後,古謠步道與登山洗禮儀式更具部落尋根意涵。一條廚工送餐捷徑,衍伸為部落文化學習之路,融合美育學習與翻轉上課型態,打破了教學形式,以及上課與教室的綁定。透過步道賦予的凝聚力,老師與學生開放溝通、整合課程,一同擬定上課主題,一條道路也觸發學校與部落社區的美學共構,實踐英文中schoolcommunity的國際意涵,從此學校教學環境不再只有圖騰、彩繪等裝置藝術,透過此條步道,更開啟學生的生活美學涵養。

 

2018 教育部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微電影-泰武國小-步道上的美力故事

:::教育部LOGO美感教育中心LOGO校園美感環境再造計畫專案辦公室©版權所有